华夏经纬网3月25日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被称为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制度的活化石,第四季掌上蜀show两岸新媒体体验采访团一行3月25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参观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通过实物资料距离感悟彝族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
彝族古经书。摄影虞鹰
彝海结盟塑像。摄影虞鹰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座落在凉山州西昌市风光秀丽的泸山邛海风景区,现为家三级博物馆,全唯一反映单一民族单一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被誉为专题博物馆的典范,亦是我彝族文化较为集的一所民族学专题藏馆。
50年代初,凉山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奴隶社会形态,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为保存奴隶社会实物和资料,给研究和展示这一特殊典型的社会形态提供条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2009年7月1日起免费开放。全馆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8000方米,陈列面积2000方米。
博物馆背靠泸山,面向邛海,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是展示历史文化和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8个列厅内从纵向和横切面用实物文字叙述图片资料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彝族奴隶社会制所涵盖的政治经济形式主义历算宗教历史军事法律医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惯等内容。
馆外竖立着凉山之鹰塑像。摄影虞鹰
馆内现有藏品4200余件套,其一级文物90件,二级文物178件,三级文物8件。凉山彝族文物形状各异,质地多样,包括金银铜铁铝铅石竹木骨角蹄爪皮麻棉丝草纸张等。许多文物和资料图片,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的文物,较完整地记录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也反映了凉山人民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图文 虞鹰